2023年,梧州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锚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拼经济,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最新发布的《2023年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面记录了一年来全市上下团结奋斗获得的成就,图文并茂地展现展示了经济社会运行“持续恢复、稳步提升”的显著特点。
一、经济发展延续向好,三次产业均衡发展
经济规模稳健增长。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90.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总量是2020年的1.4倍,2021-2023年年均增长6.3%,高于全国、广西年均增速。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6%、6.2%、3.9%。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7.3%。
农业生产提质提效。2023年,全市重要农产品生产持续向好,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3%、5.5%、5.1%和3.3%。特色农业发展较好,茶叶年产量达1.62万吨,“梧州六堡茶”入选2023年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蜂蜜产量继续稳居全区第一,成功创建“中华蜜蜂示范市”。设施农业扩规扩能,建成设施蔬菜基地面积4063亩,推广设施化水果种植49.75万亩,建成设施畜禽规模养殖场406家、陆基圆池685个。
工业经济集聚发展。2023年,全市重点工业产业加快增长,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比上年增长81.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0.3%。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6家,翅冀钢铁、震宇环保科技、简一陶瓷等重大项目投产上规,金属新材料、再生资源、陶瓷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加速形成。14家企业进入2023年广西民营企业制造业前100强,全市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8.6%。
服务业稳步恢复。2023年,全市新兴服务业持续加快增长,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1.8%。其中,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9.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5.2%。批零住餐业平稳发展,批发业销售额下降2.0%、零售业销售额增长0.9%,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7.7%、10.9%。交通物流持续恢复,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增长8.5%,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增长20.9%。
二、工业投资加快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扩大
工业投资增势良好。2023年,全市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4.2%,2021-2023年平均增长26.6%,投资总量连续三年保持全区第2位。全年工业投资项目437个,广西翅冀钢铁有限公司精品高效钢材生产项目、广西建晖纸业有限公司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等86个重点工业项目持续发力,本年完成投资额增长19.8%,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3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保持扩大。2023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1.4%,三年平均增长27.8%。南宁至深圳铁路岑溪段、柳州至广州铁路梧州段、梧州-玉林-钦州公路(苍梧至容县段)、梧州至乐业公路(广宁经苍梧至昭平段)、柳州-平南-岑溪公路(平南至岑溪北段)等交通领域重点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增长65.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8个百分点。
项目到位资金较为充足。2023年,全市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本年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7.8%,高于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速6.8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38.4%,国内贷款增长47.2%,债券下降51.3%,利用外资增长551.9%,自筹资金增长45.5%,其他资金来源下降79.3%。到位资金充足,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三、招商引资精准发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23年,全市聚焦“5+2”重点产业,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战场,通过开展“一把手”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举措,推动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大步迈进。全年新签内资项目(合同)282个,其中新签约大湾区企业项目142个,引进“四类500强”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1家,实际使用外资额7905万美元。
新动能培育成绩斐然。2023年,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48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121家。梧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新进驻企业23家,培育规上企业13家。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自治区级示范社15家;自治区级示范性家庭农场9家。
科技转化成果丰硕。2023年,全市市级科技项目总投资13839.39万元,比上年增加3954.23万元。新增国家及自治区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29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智能工厂示范企业4家、数字化车间3家,打造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9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49项。梧州国龙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同创循环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节能环保领域优秀企业奖。
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全市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基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2%,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81元,名义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0元,名义增长6.9%,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14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5:1,比上年收窄0.05。
社会保障日趋健全。2023年,全市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的比重达74.9%,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5.3亿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86万人,比上年增加0.8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3.57万人,增加1.46万人。年末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共有66个,床位18377张,分别比上年末增加4个、92张。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位分别为1711个、2.41万人、2.02万张,分别比上年末增加4个、0.07万人、0.11万张。
就业物价保持平稳。2023年,全市落实各项就业支持政策,聚力推动就业优先,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8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0.8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8.0万人次。物价基本保持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衣着类、医疗保健类、食品烟酒类分别上涨2.8%、1.8%、1.6%、0.9%和0.7%,交通和通信类、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8%、0.5%和0.4%。
巩固提升生态环境。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2%,比上年提升3.3个百分点。地表水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均达100%。加快广西公园城市试点建设,改造口袋公园7个,新增绿道30.7公里、立体绿化面积12.8万平方米。完成植树造林37.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08%,保持广西第1位。藤县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长洲区获评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